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相关政策文件 -> 正文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0年)
供稿人:  时间:2012-11-04  次数: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全面规划20122020年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依据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高等学校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阵地,肩负着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任。“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神,推进河南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我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建设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风貌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基本目标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扎实推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原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初步建成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建设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统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加强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术精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原文化崛起,增强中原文化影响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二、重点建设内容

(一)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联系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总结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验,筑牢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思想基础。规范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并对工程所涉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培训。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国内和境外研修工作,制定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制定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实施课程建设标准,鼓励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大力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以重大社会需求和问题研究为导向,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教育部、省部共建、教育厅三级创新平台体系,以高水平平台建设引领和带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到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发展到50个,到2020年发展到70个左右。按照目标管理、动态资助的要求,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通过严格评估给予相应资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学术交流、资料建设、网络和数据库建设等,所在学校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积极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推动跨学科研究,形成一批新兴交叉问题研究的“孵化器”。同时积极培育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落实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和高校配套资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采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与高等学校共建、以学校自建为主的方式。鼓励支持高校与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共建共赢,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省教育厅负责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加强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重点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全局和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战略研究;重点支持中原人文精神研究、根亲祖地文化研究、历史遗产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等基础研究,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原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加强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推出对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

(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

着眼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团队建设,推进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合作建设咨询智库。设立应用对策研究专项,采取项目带动的方式加强对应用对策研究的引导,推出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普及,组织高校名师名家面向社会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开展“理论名家高校行”活动,传播科学理论,提高公众人文素质。

(五)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雄厚的优势,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术精品向海外推广,增强河南高校在国际上的学术对话能力和话语权,扩大河南影响力。积极推动孔子学院建设,鼓励高校参与和建立国际性学术组织。

(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体系建设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计划,组织高校教师以国家和中原经济区重大需求为主攻方向,聚集队伍,联合攻关,加强对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资助计划,以鼓励教师潜心学术,扩大学术影响力。统筹规划重点项目和一般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保持一定规模的资助比例和资助覆盖面,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提升项目水平和层次,逐步将重大攻关课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创新人才课题、应用对策研究重点课题列入省级立项课题,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列入省级奖。

(七)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影响中原、国内知名的名家大师,一批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构建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施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每年选拔一批青年学者列入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学术带头人为引领,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相结合,每年遴选若干创新团队列入支持计划,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设立“突出贡献”奖,对有突出学术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专家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优秀中青年学者”奖,对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汇聚高等学校有声望、有成就的专家,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参与和指导学科建设规划、课题立项、优秀人才选拔、成果奖励、组织学术交流等。加强师德建设和学风建设,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忠于职守,为人师表,勤奋钻研,多出成果。

(八)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

完善“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网”,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搭建学术交流、成果发布、资讯服务的平台。开发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申报、评审、查真检测、统计网络化。加强高校文科学报建设,支持若干个学报进入教育部名刊、名栏工程行列,支持高校文科学报创办电子版。重点建设一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加强与现有信息服务机构的衔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筹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

(九)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表彰

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成果受益者参与的多元多方评价机制。加强对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作出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定期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和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增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经费保障和组织实施

1.保障经费投入。“繁荣计划”由省财政专项支持。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各高等学校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筹措经费支持“繁荣计划”的实施。

2.加强经费管理。“繁荣计划”中各类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制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承担高校要严格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每月2月底前要对上一年度经费投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作为本年度安排资金的依据。严格项目评审、政府采购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经费安排和使用上注重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11工程”等以及省有关部门科研经费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投入,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发展。

3.完善管理体制。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成立繁荣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繁荣计划”管理规章制度,决定“繁荣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繁荣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建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4.坚持项目建设与教育改革试点相结合。充分发挥“繁荣计划”建设项目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地区、各高等学校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高等学校开展推广应用、科研合作、学术评价、学科交叉等改革试点。




最近更新
第二届河南省商业经济... [06/11]
学校应急管理实验室获... [06/07]
焦煤中央医院与河南理... [06/03]
南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 [06/03]
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 [05/20]
西安科技大学李焱副院... [05/20]
建艺学院与解放区民主... [05/16]
《应急管理大辞典》编... [05/07]
外国语学院杨素香教授... [04/24]
央视新闻频道采访财经... [04/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平教... [04/23]
体育学院领导带队赴三... [04/15]
财经学院赴许昌市数字... [04/15]
财经学院与河南新途融... [04/15]
马克思主义学院智库资... [04/09]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And... [04/09]
太行发展研究院再次入... [04/05]
应急管理学院与宁波博... [04/01]
河南日报理论部杨晓东... [04/01]
体育学院荣膺国家体育...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