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通知 -> 社科要闻 -> 正文  
桓占伟:大力推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供稿人:  时间:2022-05-16  次数:

1652499309846702.jpg

河南省历史学会教授、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 桓占伟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又再次予以强调。对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必须承担的现实任务。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考古材料证实,早在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就已经迎来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自夏、商、周三代直到唐宋时期,中原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具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独特优势。

  当前,我省不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处于分散状态,需要收集、整理和展示。如中原地区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需要尽快加以收集研究;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干,需要理清其文化谱系、发展脉络和基本精神;散布于众多名胜古迹中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景观壁画等,也需要系统整理和数字化呈现。

  中原也有不少历史之迷,需要深入研究加以破解。如黄帝传说的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夏文化的基本情况如何?为何夏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殷商文化取得了怎样的时代进展?其“尊神”的文化精神又如何影响并决定着社会的政治运作?周初统治者为什么必须营建洛邑?九鼎作为周人的战利品为什么迁往洛邑而非宗周?洛邑营建与西周文化认同的建构有何内在关联?这些历史之迷,需要我们组建跨学科的专家团队攻关破解。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不少还停留在资源状态,需要从博物馆中活起来,从历史记载中走出来。这就需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摆脱传统的资源思维,确立新兴的创意思维,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个“出圈”:首先从历史圏、考古圈走向文化圏、旅游圈,再从文化圏、旅游圏走向生活圈,让厚重河南变得轻松时尚,让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大力推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省的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利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最近更新
河南工程学院管理工程... [10/17]
学校组织召开2026年度... [09/25]
2025年太极拳科学大会... [09/23]
我校举办第四届太极文... [09/18]
我校安全与应急管理研... [08/25]
我校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06/10]
体育(太极拳)学院举... [06/05]
贯彻“体教融合”理念 ... [06/05]
文法学院教师应邀出席... [06/05]
第十七届全国马克思主... [05/21]
应急管理学院两份咨询... [05/15]
应急管理学院成功举办2... [05/15]
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苗... [04/30]
学校获批国家体育总局... [04/17]
财经学院潘启东博士受... [04/07]
财经学院何苗教授论文... [04/07]
学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 [01/08]
学校2024年哲学社会科... [12/23]
省教育厅社语处党支部... [12/03]
《太极拳健康生活方式... [11/20]